GBZ/T 195-2007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規范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規范
The usage criterion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the organic solvents workplace
GBZ/T 195-2007
2007-08-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發布 | 2008-02-01 實施 |
前 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的附錄A~G均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衛生部職業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3M中國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繆慶、陳永青、邵強、胡偉江、汪彤、羅伶、楊文芬、黃漢林、王海蘭、吳邦華、姚紅。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規范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和維護的要求與方法,并明確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責任及培訓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僅存在有機溶劑作業場所的用人單位,不適用于同時存在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單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Z 2.1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GB 2890 過濾式防毒面具通用技術條件
GB 3836.1 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防爆電器設備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防爆電器設備 第二部分:隔爆型“d”
GB 3836.4 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防爆電器設備 本質安全性電路和電氣設備“i”
GB/T 12903 個人防護用品術語
GB 14866 眼部護具通用技術條件
GB 16756 耐油防護鞋通用技術條件
GB/T 18664 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有機溶劑 organic solvents
可溶解其他物質的有機化合物。有機溶劑按化學結構分類參見附錄A。本標準將常用有機溶劑按毒性大小分為三類,具體參見附錄B。
3.2有機溶劑混合物 mixtures of organic solvents
在混合物中有機溶劑含量占該混合物質量5%以上者,可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有機溶劑混合物:指在混合物中第一類有機溶劑含量占該混合物質量5%以上者;
第二種有機溶劑混合物:指在混合物中含有第二類有機溶劑或第一類有機溶劑與第二類有機溶劑之和占該混合物質量5%以上而不屬于第一種有機溶劑混合物者;
第三種有機溶劑混合物:指第一種有機溶劑混合物及第二種有機溶劑混合物以外的有機溶劑混合物。
3.3有機溶劑作業 organic solvents work
包括直接從事有機溶劑生產的作業或以有機溶劑為原料生產其他產品的作業;使用含有機溶劑的化學物質的作業,以及其他可能接觸有機溶劑的作業。有機溶劑作業類型劃分參見附錄C。
3.4密閉設備 equipment to seal up the emission source of organic solvent
密閉有機溶劑蒸氣的發生源使其蒸氣不致散布的設備。
3.5局部排風裝置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system
借動力吸引排出有機溶劑蒸氣的設備。
3.6全面通風裝置 general ventilation system
借動力稀釋有機溶劑蒸氣的設備。
3.7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 indoor workshop with inadequate ventilation
室內對外開口面積未達底面積的5%或表面積3%。
3.8儲槽 tank
下列作業場所:儲槽、貨柜、船艙、凹洼、坑、隧道、暗溝、導管、水管等內部。
3.9有機溶劑有害作業環境 hazardous atmosphere of organic solvents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有機蒸氣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規定的空氣環境。
3.10低沸點有機化合物 low boiling point organic compound
沸點低于65℃的有機化合物。
3.11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occupational diseases, PPE
勞動者在職業活動過程中為防御物理、化學、生物等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的傷害而使用的各種物品的總稱(見GB/T 12903)。
3.12呼吸防護用品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防御缺氧空氣和空氣污染物進入呼吸道的防護用品。
3.13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 air-purifying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能把吸入的作業環境空氣通過凈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過濾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質后作為氣源的呼吸防護用品。
3.14 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 atmosphere-supplying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與作業環境隔絕,靠本身攜帶的氣源或者依靠導氣管引入作業環境以外的潔凈氣源的呼吸防護用品。
3.15 供氣式呼吸防護用品 supplied air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佩戴者靠呼吸或借助機械力通過導氣管引入清潔空氣的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
3.16攜氣式呼吸防護用品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
佩戴者攜帶空氣瓶、氧氣瓶或生氧器等作為氣源的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
3.17指定防護因數 assigned protection factor, APF
一種或一類適宜功能的呼吸防護用品,在適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確使用的前提下,預期能將空氣污染物濃度降低的倍數。
3.18危害因數 hazard factor
空氣污染物濃度與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規定的濃度限值的比值,取整數。
3.19
化學品安全數據說明書 chemical safety data sheet,CSDS
化學品生產供應企業向用戶提供化學物質及其制品基本危害信息的工具,包括理化性質、安全、健康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各種信息,以及有關化學品防護措施和應急行動等方面的材料。在一些國家也稱作物質安全數據說明書(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
3.20 密合型面罩tight-fitting facepiece
能罩住鼻、口與面部密合的面罩,或能罩住眼、鼻和口的與頭面部密合的面罩。密合型面罩分半面罩和全面罩。
3.21 壓式呼吸防護用品 positive-pressure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一種呼吸防護用品,使用者任一呼吸循環過程,面罩內壓力均大于環境壓力。
3.22防毒時間 protective time
在規定條件下,毒劑混合氣通入濾毒罐至透過毒劑濃度達到限定值時的時間。
3.23 立即威脅生命或健康濃度 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 concentrations,IDLH濃度
有害環境中空氣污染物濃度達到某種危險水平,如可致命,或可永久損害健康,或可使人立即喪失逃生能力。
3.24適合性檢驗 fit test
檢驗某類密合性面罩對具體使用者適合程度的方法。適合性檢驗分定性適合性檢驗和定量適合性檢驗。
4 用人單位的責任
4.1 對有機溶劑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檢測與評價。
4.2 控制存在的有機溶劑危害。
4.3 在有機溶劑作業場所設立警示牌,說明有機溶劑種類、危害及應佩戴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4.4 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接受相關部門關于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培訓。
4.5 制定以呼吸保護計劃為重點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計劃(具體內容見附錄E),并定期對計劃的有效性進行復查、更新和評價。
4.6 為勞動者選擇并提供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所提供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符合防治職業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4.7 培訓勞動者正確使用、維護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4.8 對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當進行經常性地維護、檢修,定期檢查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
4.9 對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選擇、分發、使用及培訓作好記錄。
4.10 確保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計劃實施,并督促勞動者正確使用和維護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5 勞動者的責任
5.1 了解作業場所有機溶劑的種類及危害程度。
5.2 接受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相關知識培訓。
5.3 正確佩戴和使用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5.4 在存在危害的環境中堅持佩戴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5.5 對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保養、清潔和維護。
5.6 及時向用人單位管理者提出修理和更換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需求。
6 培訓和教育
6.1 對用人單位的培訓內容
a) 有機溶劑的性質和危害;
b) 相關法律、法規及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的重要性;
c)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選擇方法,確保防護用品能適用于使用者;
d) 防護失效的原因;
e) 防護用品的維護、保養及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耗;
f) 防護用品的使用限制和失效判斷方法。
6.2 對勞動者的培訓內容
a) 有機溶劑的性質和危害;
b) 相關法律、法規及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的重要性;
c)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正確配備、使用及判斷防護用品失效的方法;
d)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檢查、維護方法及可能發生的損耗;
e) 緊急情況下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的局限性。
6.3 培訓周期
a) 培訓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
b) 當作業場所使用的有機溶劑種類、勞動者的作業方式及采用的防護用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進行培訓。
7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選擇
7.1 一般原則
7.1.1 在控制有機溶劑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的系列方法中,個人防護是不可或缺的方法。當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及工作實踐等控制方法無法實施或無法完全消除有機溶劑危害時,應選用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7.1.2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選擇應以作業場所有機溶劑危害程度評價和CSDS評價結果為基礎。
7.1.3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質量、性能、規格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經檢驗合格。
7.1.4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經過適用性評價,以確保適用于防護特定的有機溶劑和有害環境。
7.1.5 有機溶劑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為呼吸道和皮膚,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應重點考慮呼吸防護用品和皮膚防護用品[如:防護手套、防護服和防護圍裙、眼部防護用具、防護鞋及防護膏(膜)]的選擇。
7.1.6 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配發供專人使用的防護用品,并保持其性能與清潔。勞動者應佩戴規定的個人防護用品。
7.2 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
7.2.1 環境危害分類
有機溶劑作業環境可以分為IDLH濃度環境和非IDLH濃度環境。
7.2.1.1 以下環境應作為IDLH濃度環境:
a) 有害環境性質未知;
b) 缺氧,或無法確定是否缺氧;
c) 有機溶劑蒸氣濃度未知,不能確定達到或超過IDLH濃度。
7.2.1.2 非IDLH濃度環境
有機溶劑作業環境性質已知,且不缺氧,有機溶劑濃度未超過IDLH濃度,屬于非IDLH濃度環境,應根據GBZ 2.1規定,按式(1)確定該有機溶劑作業環境的危害因數,作為非IDLH濃度環境的危害級別。
若有機溶劑有PC-TWA和PC-STEL濃度,都應計算,取其中最大值;若環境中同時存在一種以上的有機溶劑蒸氣,應分別計算每種有機溶劑蒸氣的危害因數,取數值最大的作為危害因數。
7.2.2 適用于IDLH濃度環境的呼吸防護用品
7.2.2.1 配全面罩的正壓式SCBA;
7.2.2.2 在配備適合的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前提下,配全面罩或送氣頭罩的正壓供氣式呼吸防護用品。
7.2.2.3 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應適合IDLH濃度的環境性質。在有害環境性質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環境下,選擇的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應為攜氣式,不允許使用過濾式;在不缺氧,但空氣污染物濃度超過IDLH濃度的環境下,選擇的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可以是攜氣式,也可以是過濾式,但應適合該空氣污染物種類及其濃度水平。
7.2.3 適合非IDLH濃度環境的呼吸防護用品
7.2.3.1 應選擇APF大于危害因數的呼吸器面罩。各類呼吸防護用品的APF見表1。并參閱附錄F選擇特定的呼吸防護用品。
表1各類呼吸防護用品的APF
呼吸防護用品類型 | 面罩類型 | APF | ||
正壓式 | 負壓式 | |||
自吸過濾式 | 半面罩 | 不適用 | 10 | |
全面罩 | 100 | |||
送風過濾式 | 半面罩 | 50 | 不適用 | |
全面罩 | >200且<1000 | |||
開放型面罩 | 25 | |||
送氣頭罩 | >200且<1000 | |||
供氣式 | 半面罩 | 50 | 10 | |
全面罩 | 1000 | 100 | ||
開放型面罩 | 25 | 不適用 | ||
送氣頭罩 | 1000 | |||
攜氣式 | 半面罩 | >1000 | 10 | |
全面罩 | 100 |
7.2.3.2 選擇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
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包括自吸過濾式的全面罩、半面罩和動力送風過濾式頭罩或面罩。應重點考慮過濾元件對特定有機蒸氣的防護有效性和有效防護時間??梢圆捎煤藢嵾^濾元件與適用的有關標準的符合性,向制造商了解該過濾元件對特定有機蒸氣的適用性,以及在特定條件下預測防毒時間等方法,(參見附錄G)。
在符合7.2.3.1的要求下,勞動者從事以下作業之一時,可選擇佩戴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
a) 無法采用密閉設備或局部排風裝置而采用全面通風的作業場所。
1)在儲槽或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臨時性從事有機溶劑作業(指正常作業以外的作業,1年內作業期間不超過3個月);
2)在有通風的室內作業場所從事有機溶劑作業,其作業時間短暫時(指勞動者每日作業時間在1小時以內);
3)在設置有制備或處理有機溶劑的反應槽或其他設施的獨立的無須長時間停留的室內作業場所;
4)不易設置密閉設備和任何通風裝置時,在室內或儲槽等作業場所的內壁、地板、頂板從事有機溶劑作業。
b) 在僅設置全面通風裝置的儲槽等作業場所或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從事第二類有機溶劑及其混合物或第三類有機溶劑及其混合物作業時。
c) 在室內或儲槽等作業場所,開啟仍存留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密閉設備時。
d) 在儲槽或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當通風裝置失效,作業場所內部產生有機溶劑職業危害時。
7.2.3.3 選擇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
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包括供氣式和攜氣式。在滿足7.2.3.1的要求下,勞動者從事以下作業之一時,應佩戴供氣式呼吸防護用品。
a) 在曾經裝儲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且仍存在危害的儲槽內部作業時;
b) 在未設置局部排風、全面通風裝置,有機溶劑蒸氣發生源未被密閉的儲槽內或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從事有機溶劑作業,作業時間短暫時(指勞動者每日作業時間在1小時以內);
c) 當沒有適合的過濾元件時;
d) 當預測的過濾元件使用時間不符合使用要求時(如:時間過短);
e) 當過濾元件實效時沒有警示,或警示很差,而且無法建立過濾元件更換時間表采取定時更換時;
f) 當根據附錄F判定不適合使用自吸過濾式呼吸防護時。
7.3 皮膚防護用品
7.3.1 防護手套
選用防護手套時應咨詢供應商,并查閱所使用的有機溶劑的化學品安全數據說明書(CSDS),了解所使用有機溶劑的特性。當勞動者需要佩戴手套浸入有機溶劑操作時,選用的防護手套的材質應依據接觸的有機溶劑種類確定。手套的材料強度、厚度、滲透性及老化速率等參數為重要的考慮因素。防護手套對不同有機溶劑防護效果參見附錄D。
7.3.2 防護服和防護圍裙
通常以氯丁橡膠或聚亞酰胺為主要材料,輔以尼龍或滌綸等材料制成的防護服或防護圍裙可滿足防護大多數有機溶劑濺灑的要求。應向制造商咨詢選擇的防護服對具體有機溶劑防護的適用性。
7.3.3 眼部防護用具
接觸大量有機溶劑并可能存在有機溶劑飛濺的作業需配備符合GB 14866規定的眼部護具。眼部護具應具備防化學液體飛濺特性,需要時也可考慮選擇具有防霧功能,并能在配戴視力矯正眼鏡的情況下使用。
7.3.4 防護鞋
應選擇符合GB 16756規定的防護鞋,并適合有機溶劑的暴露形式和濃度水平,如浸潤、噴濺、蒸氣等。
7.3.5 防護膏(膜)
無法使用防護服、防護手套時(如:在戴手套妨礙操作的情況下),采用防護膏(膜)防護有機溶劑對皮膚的污染。防護膏(膜)一般為親水、疏油性物質。
皮膚有破損時,不能使用防護膏(膜)。
防護膏(膜)對有機溶劑的適用性、選擇和使用方法應咨詢制造商和職業衛生專業人員。
7.4 根據作業狀況選擇
在符合本標準7.2和7.3規定的基礎上,還應考慮作業狀況的不同特點:
a) 選擇的防護用品之間應彼此相兼容,不降低防護效果和妨礙作業;
b) 若作業中存在可以預見的緊急危險情況,應根據危險的性質選擇適用的應急防護用品;
c) 若有害環境為爆炸性環境,選擇的防護用品應符合GB 3836.1、GB 3836.2和GB 3836.4的規定;若選擇SCBA,應選擇空氣呼吸器,不允許選擇氧氣呼吸器;
d) 若選擇供氣式呼吸防護用品,應注意作業地點與氣源之間的距離、空氣導管對現場其他作業人員的妨礙、供氣管路被損壞或被切斷等問題,并采取可能的預防措施;
e) 若現場存在高溫、低溫,應選擇耐高溫、耐低溫的防護用品;
f) 若作業強度較大,或作業時間較長,應選擇呼吸負荷較低的呼吸防護用品,如供氣式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
g) 若有清楚視覺的需求,應選擇視野較好的防護用品;
h) 若作業現場同時存在其它安全隱患,選擇的防護用品應能同時滿足相應的防護要求。
7.5 根據作業人員選擇
7.5.1 選用呼吸防護密合型面罩時,應注意對頭面部特征的考慮
a) 如果有不同號型可供選擇,應首先根據使用者臉型選擇適合的號型;
b) 向使用者提供適合性檢驗,可幫助使用者選擇適合具體使用者臉型的密合型面罩,適合性檢驗方法應按GB/T 18664附錄E的規定執行,若因某些頭面部特征使用者無法使用密合性面罩,應選擇與面部特征無關的面罩。
7.5.2 舒適性
應評價作業環境,確定作業人員是否將承受物理因素(如高溫)的不良影響,選擇能夠減輕這種不良影響、佩戴舒適的防護用品,如選擇有降溫功能防護用品。
7.5.3 視力矯正
視力矯正眼鏡不應影響呼吸防護用品與面部的密合性。若呼吸防護用品提供使用矯正鏡片的結構部件,應選用適合的視力矯正鏡片,并按照使用說明書要求操作使用。
7.5.4 不適合使用呼吸防護用品的身體狀況
應征求工業衛生醫師的建議,對有心肺系統病史、對狹小空間和呼吸負荷存在嚴重心理應急反應的人員,應考慮其使用呼吸防護用品的能力。
對呼吸防護用品使用能力的醫學評價方法按GB/T 18664附錄F的規定執行。
7.5.5 皮膚敏感性
有些物質,如天然橡膠,會導致某些人皮膚過敏,如果存在這種現象,應選擇使用其他不導致過敏材料的防護用品。
8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使用
8.1 使用者應了解所使用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8.2 使用任何一種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都應仔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并嚴格按要求使用。
8.3 用人單位應向所有使用人員提供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訓。在必須配備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的作業場所內的有關人員和其他進入人員,應接受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使用方法培訓。SCBA應僅限于受過專門培訓的人員使用。
8.4 使用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前應檢查防護用品的完整性和適用性。對于密合型面罩,有條件情況下,應利用適合性檢驗確保每個使用者的防護面罩不存在不可接受的泄漏,每次佩戴密合型面罩進入工作場所之前,使用者應做佩戴氣密性檢查,以確認密合。
8.5 呼吸防護用品的過濾元件使用后,應單獨密封存放,并記錄使用時間。如兩次使用時間間隔較長,應提前更換過濾元件。對于低沸點有機化合物,普通有機氣體過濾元件的使用壽命通常會縮短,每次使用后應更換。
8.6 防護手套使用前應仔細檢查,觀察是否有破損。檢查的簡易方法為:向手套內吹氣,用手捏緊套口,觀察是否漏氣。若漏氣則不能使用。
8.7 進入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前,應先佩戴好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8.8 從事有機溶劑作業的勞動者在存在有機溶劑暴露期間應始終佩戴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8.9 不允許單獨使用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進入有害環境,只允許從中離開。
8.10 使用供氣式呼吸防護用品前應檢查供氣氣源質量,氣源不應缺氧,有機氣體濃度不應超過GBZ 2.1的規定。
8.11 當使用呼吸防護用品過程中感到異味、咳嗽、刺激、惡心等不適癥狀時,應立即離開有害環境,并應檢查呼吸防護用品,確定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進入有害環境;若無故障存在,應更換有效的過濾元件。
8.12 若新過濾元件在某種場合迅速失效,應重新評價所選過濾元件的適用性。
8.13 除通用部件外,不得將不同品牌的呼吸用品部件拼裝或組合使用。
8.14 不允許私自組裝、改裝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8.15 已被有機溶劑污染的個人防護用品應按供應商和CSDS提出的去污染要求處理,不能隨意放置和丟棄。
9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維護與保養
9.1 使用者應閱讀并理解產品使用說明書,按照防護用品使用說明書中有關內容和要求,由受過培訓的人員實施檢查和維護,對使用說明書中未包括的內容,應向供應商咨詢。
9.2 不允許使用者自行重新裝填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濾毒罐或濾毒盒內的吸附過濾材料,也不允許采取任何方法自行延長已經失效的過濾元件的使用壽命。呼吸防護用品的維護保養應按照GB/T 18664的有關規定執行。
9.3 個人專用的防護用品應定期清洗和消毒,非個人專用的每次使用后都應清洗和消毒。
9.4 不允許清洗過濾元件。對可更換過濾元件的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清洗前應將過濾元件取下。
9.5 防護用品應保存在清潔、干燥、無油污、無陽光直射和無腐蝕性氣體的地方。防護手套等使用后應沖洗干凈、晾干,避免在高溫或低溫下保存,并在制品上撒滑石粉以防粘連。對于由特殊材質制成并對保存有具體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應按產品說明保存。
9.6 所有緊急情況和救援使用的防護用品應保持待用狀態,并置于適宜儲存、便于管理、取用方便的地方,不得隨意變更存放地點。
9.7 使用者在每次使用前應仔細檢查防護用品,如存在污漬、破損、變形等缺陷,應及時更換。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有機溶劑按化學結構分類表
有機溶劑按化學結構分類參見表A.1。
表A.1 有機溶劑按化學結構分類表
有機溶劑類別 | 主要代表性化合物 |
直鏈或含分枝鏈的烴 | 己烷、戊烷、庚烷 |
環狀烴 | 環己烷、松節油、環丙烯、環己烯 |
酯 | 乙酸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 |
芳香烴 | 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 |
醇 | 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 |
酮 | 丙酮、甲基乙基酮 |
鹵代烴 |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2,2-四氯乙烷 |
醛 | 甲醛、乙醛 |
醚 | 乙醚、異丙醚、石油醚 |
二醇 | 乙二醇、己二醇 |
含硝基的烴 | 硝基甲烷、硝基乙烷 |
其他 | 二硫化碳、嘧啶、氨基化合物、汽油、煤油、石腦油、礦物油精、混合性碳氫化合物 |
附錄 B
(資料性附錄)
常用有機溶劑按毒性大小分類表
B.1第一類有機溶劑:
B.1.1 三氯甲烷 (trichloromethane)
B.1.2 1,1,2,2-四氯乙烷 (1,1,2,2,-tetrachloroethane)
B.1.3 四氯化碳 (tetrachloromethane)
B.1.4 1,2,-二氯乙烯 (1,2,-dichloroethylene)
B.1.5 1,2,-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B.1.6 二硫化碳 (carbon disulfide)
B.1.7 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B.1.8 苯(benzene)
B.1.9 由上述溶劑組成的混合物。
B.2第二類有機溶劑:
B.2.1 丙酮 (acetone)
B.2.2 異戊醇 (isoamyl alcohol)
B.2.3 異丁醇 (isobutyl alcohol)
B.2.4 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
B.2.5 乙醚 (ethyl ether)
B.2.6 乙二醇乙醚 (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B.2.7 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acetate)
B.2.8 乙二醇丁醚 (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B.2.9 乙二醇甲醚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B.2.10 鄰-二氯苯 (o-dichlorobenzene)
B.2.11 二甲苯 (xylene)
B.2.12 甲酚 (cresol)
B.2.13 氯苯(chlorobenzene)
B.2.14 乙酸戊酯 (amyl acetate)
B.2.15 乙酸異戊酯 (isobutyl acetate)
B.2.17 乙酸異丙酯 (isopropyl acetate)
B.2.18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B.2.19 乙酸丙酯 (propyl acetate)
B.2.20 乙酸丁酯 (butyl acetate)
B.2.21 乙酸甲酯 (methyl acetate)
B.2.22 苯乙烯 (styrene)
B.2.23 1,4,-二氧雜環己烷 (1,4,-dioxan)
B.2.24 四氯乙烯 (tetrachloroethylene)
B.2.25 環己醇 (cyclohexanol)
B.2.26 環己酮 (cyclohexanone)
B.2.27 1-丁醇 (1-butyl alcohol)
B.2.28 2-丁醇 (2-butyl alcohol)
B.2.29 甲苯 (toluene)
B.2.30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B.2.31 甲醇 (methyl alcohol)
B.2.32 甲基異丁基甲酮 (methyl isobutyl ketone)
B.2.33 甲基環己醇 (methyl cyclohexanol)
B.2.34 甲基環己酮 (methyl cyclohexanone)
B.2.35 甲丁酮 (methyl butyl ketone)
B.2.36 1,1,1,-三氯乙烷 (1,1,1,-trichloroethane)
B.2.37 1,1,2,-三氯乙烷 (1,1,2,-trichloroethane)
B.2.38 丁酮 (methyl ethyl ketone)
B.2.39 二甲基甲酰胺 (N,N-dimethyl formamide)
B.2.40 四氫呋喃 (tetrahydrofuran)
B.2.41 正己烷 (n-hexane)
B.2.42 由以上溶劑組成的混合物。
B.3第三類有機溶劑
B.3.1 汽油 (gasoline)
B.3.2 煤焦油精 (coal-tar naphtha)
B.3.3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B.3.4石油精 (petroleum naphtha)
B.3.5 輕油精 (petroleum benzine)
B.3.6 松節油 (turpentine)
B.3.7 礦油精 (mineral spirit)
B.3.8 由以上溶劑組成的混合物。
附錄 C
(資料性附錄)
有機溶劑作業類型劃分
C.1 制造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過程中,從事有機溶劑或混合物的過濾、混合、攪拌、加熱、輸送、倒注于容器或設備的作業。
C.2 制造染料、藥物、農藥、化學纖維、合成樹脂、有機顏料、油脂、香料、調味品、火藥、攝影藥品、橡膠或可塑劑及其中間體的過程中,從事有機溶劑或混合物的過濾、萃取、混合、攪拌、加熱、輸送、倒注于容器或設備的作業。
C.3 使用有機溶劑混合物所從事印刷的作業。
C.4 使用有機溶劑混合物從事書寫、描繪的作業。
C.5 使用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從事上光、防水或表面處理的作業。
C.6 使用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從事粘接的涂敷作業。
C.7 使用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從事的噴漆作業。
C.8 從事已涂敷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物品的粘接作業。
C.9 使用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從事清洗或擦拭的作業,但不包括C.11規定作業的清洗作業。
C.10 使用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涂飾作業。但不包括C.12規定作業的涂飾作業。
C.11 從事已附著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物品的干燥作業。
C.12 從事曾裝儲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儲槽內部的作業。但不包含無有機溶劑蒸氣發散的作業。
C.13 使用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從事研究或試驗。
C.14 于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分裝或回收場所,從事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的過濾、混合、攪拌、加熱、輸送、倒注于容器或設備的作業。
C.15 從事有機溶劑及其混合物的儲存、運輸等作業。
C.16 其他有可能接觸有機溶劑及其混合物的作業。
附錄 D
(資料性附錄)
防護手套對不同有機溶劑防護效果
D.1 防護手套對不同有機溶劑防護效果參見表1。
表D.1防護手套對不同有機溶劑防護效果
溶劑名 | 英文名稱 | 氟橡膠 (fluoro-elastomer) | 腈 (nitrite) | 丁基橡膠 (butyl) | 天然橡膠 (narural rubber) | 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 | 氯丁橡膠 (neoprene) | 乳膠 (latex) | |
乙醛 | acetaldehyde | - | G | E | - | - | E | G | |
丙酮 | acetone | P | P | E | G | P | G | E | |
乙酸戊酯 | amyl acetate | P | P | E | F | P | F | P | |
苯 | benzene | - | F | P | - | - | P | P | |
乙酸丁酯 | butyl acetate | - | P | F | - | - | G | F | |
丁醇 | butyl alcohol | - | E | E | - | - | E | E | |
二硫化碳 | carbon disulfide | - | F | F | - | - | F | F | |
四氯化碳 | carbon tetrachloride | - | G | P | - | - | F | P | |
氯苯 | chlorobenzene | - | P | F | - | - | F | P | |
氯仿 | chloroform | - | F | P | - | - | G | P | |
環己烷 | cyclohexane | E | E | P | P | F | |||
環己醇 | cyclohexanol | - | E | G | - | - | G | F | |
柴油 | diesel fuel | - | E | P | - | - | G | P | |
二異丁基甲酮 | diisobutyl ketone | - | P | G | - | - | P | F | |
二甲基甲酰胺 | dimethyl formamide | P | F | E | P | P | F | F | |
乙酸乙酯 | ethyl acetate | P | P | G | P | P | G | F | |
乙醇 | ethyl alcohol | G | E | E | E | G | E | E | |
乙醚 | ethyl ether | - | G | E | - | - | E | G | |
1,2-二氯乙烷 | ethylene dichloride | - | P | F | - | - | F | P | |
乙二醇 | ethylene glycol | - | E | E | - | - | E | E | |
一氟三氯甲烷(氟里昂-11) | freon 11 | - | G | F | - | - | G | P | |
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12) | freon 12 | - | G | F | - | - | G | P | |
二氟一氯甲烷(氟里昂-22) | freon 22 | - | G | F | - | - | G | P | |
含鉛汽油 | gasoline,leaded | - | E | F | P | - | G | P | |
無鉛汽油 | gasoline,unleaded | - | E | F | P | - | G | P | |
丙三醇 | glycerin | - | E | E | E | - | E | E | |
己烷 | hexane | E | E | P | P | F | F | P | |
聯氨 | hydrazine | - | G | G | G | - | F | G | |
異辛烷 | isooctane | - | E | P | P | - | F | P | |
異丙醇 | isopropanol | E | G | E | E | G | |||
煤油 | Kerosene | E | E | P | P | F | E | F | |
酮 | Ketones | - | P | E | E | - | G | E | |
噴漆稀釋劑 | lacquer thinners | - | P | F | F | - | G | F | |
甲醇 | methanol | F | E | E | E | E | E | E | |
甲胺 | methylamine | - | G | G | F | - | F | F | |
溴甲烷 | methyl bromide | - | F | G | F | - | G | F | |
甲基纖維素溶劑 | methyl cellosolve | P | F | G | P | - | - | - | |
氯甲烷 | methyl chloride | G | P | P | P | P | P | P | |
甲基乙基酮 | methyl ethyl ketone | P | P | E | G | P | G | G | |
甲基異丁基酮 | methyl isobutyl ketone | P | P | G | F | F | F | F |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methyl metharcrylate | - | P | E | G | - | G | ||
嗎啉 | morpholine | - | G | E | E | - | E | E | |
硝基甲烷(95.5%) | nitromethane(95.5%) | - | F | F | P | - | F | P | |
硝基丙烷(95.5%) | nitropropane(95.5%) | - | F | F | P | - | F | P | |
辛醇 | octyl alcohol | - | E | E | - | - | E | E | |
四氯乙烯 | perchloroethylene | E | F | P | P | P | F | P | |
石油餾出物 | petroleum distillate | G | E | P | P | P | G | P | |
乙酸丙酯 | propyl acetate | P | P | G | P | F | G | F | |
丙醇 | propyl alcohol | - | E | E | E | - | E | E | |
異丙醇 | propyl alcohol (iso) | - | E | E | E | - | E | E | |
油漆溶劑油 | white spirits | E | E | P | P | F | - | - | |
苯乙烯 | styrene | G | P | P | P | P | P | P | |
四氫呋喃 | tetrahydrofuran | - | F | F | F | - | P | F | |
甲苯 | toluene | E | F | P | P | P | F | P | |
甲苯二異氰酸酯 | toluene diisocyanate | - | F | G | G | - | F | G | |
三氯乙烯 | trichloroethylene | E | F | P | P | P | F | F | |
三乙醇胺(85%) | triethanolamine | - | G | G | G | - | E | G | |
桐油 | tung oil | - | E | F | P | - | E | P | |
松節油 | turpentine | E | E | P | P | F | G | F | |
二甲苯 | xylene | E | F | P | P | P | P | P | |
E表示效果很好;G表示效果好;F表示效果一般;P表示效果差;-表示無資料。 |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計劃
E.1 確定每個勞動者接觸有機溶劑的種類、場所和操作程序。
E.2 確定選定的防護用品的適用標準。
E.3 制定培訓勞動者使用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計劃,包括:
a) 需要配備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的崗位和工種;
b) 需要何種防護用品;
c) 何時使用防護用品;
d) 如何正確配戴和調節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e) 如何檢查是否正確配戴防護用品及其損壞情況;
f) 了解防護用品的局限性;
g) 個人防護用品的去污染和處理程序;
h) 如何正確維護和保養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i) 判斷過濾元件及防護用品失效的方法;
j) 建立過濾元件的更換時間表,定時更換。
E.4 確定如何評價勞動者對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培訓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方法。
E.5 確定如何督促勞動者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E.6 確定如何提供職業健康體檢。
E.7 確定評價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計劃的周期和方法。
附錄F
(資料性附錄)
根據有害環境選擇呼吸防護用品
根據有害環境選擇呼吸防護方法見表F.1。
表F.1根據有害環境選擇呼吸防護用品
有害環境 | 使用的呼吸防護用品種類 | |||||||||||||||||||||||||||||||||||||||||
隔 絕式 | 過 濾式 | |||||||||||||||||||||||||||||||||||||||||
攜 氣式 | 供 氣式 | 送風過濾式 | 自吸過濾式 | |||||||||||||||||||||||||||||||||||||||
正壓式 | 負壓式 | 正壓式 | 負壓式 | 防 毒 | 防 毒 | |||||||||||||||||||||||||||||||||||||
H | F | H | F | H | T | L | H | F | H | T | L | H | F | |||||||||||||||||||||||||||||
氧氣濃度未知 | √ | √* | ||||||||||||||||||||||||||||||||||||||||
缺氧:氧氣濃度<18% | √ | √* | ||||||||||||||||||||||||||||||||||||||||
有機蒸氣濃度未知 | √ | √* | ||||||||||||||||||||||||||||||||||||||||
有害物濃度超過 IDLH濃度的環境 | √ | √* | ||||||||||||||||||||||||||||||||||||||||
有機氣體 | 危害因數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1000 | √ | √ | √ | √ | ||||||||||||||||||||||||||||||||||||||
>1000 | √ | √ | ||||||||||||||||||||||||||||||||||||||||
注:√表示允許選用; H表示半面罩;F表示全面罩;T表示全面罩和送氣頭罩;L表示開放型面罩。 *: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應適合IDLH濃度環境性質。例如:在有害環境性質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環境下,選擇的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應為攜氣式,不允許使用過濾式;在不缺氧,但空氣污染物濃度超過IDLH濃度的環境下,選擇的輔助逃生型呼吸防護用品可以是攜氣式,也可以是過濾式,但應適合該空氣污染物種類及其濃度水平。 |
附錄G
(資料性附錄)
有機蒸氣過濾元件防毒時間的估算
某有機溶劑作業使用二甲苯,檢測現場二甲苯8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是210mg/m3,短時暴露濃度為1060mg/m3,二甲苯PC-TWA為50mg/m3, PC-STEL為100mg/m3,分別計算危害因數:
按TWA計算:危害因數(TWA)= 210/50=4.2,取4。
按STEL計算:危害因數(STEL)=1060/100=10.6,取11。
取最大值,該有機溶劑作業環境危害因數為11。依據本標準附錄F,可以選用的呼吸防護用品包括自吸過濾式全面罩,送風過濾式和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考慮作業便利性和成本,選擇某廠商提供的全面罩和有機蒸氣濾毒罐,現欲了解濾毒罐的實際防毒時間,以便建立濾罐更換時間表。經向該呼吸防護用品制造商咨詢,該廠商提供以下估算公式用于估算實際防毒時間:
T=C0×T0/C實際濃度
式中:
T--實際濃度下的防毒時間;
C0--GB 2890標準檢測物質標準濃度;
T0--依據GB 2890標準檢測條件下檢測的標準防毒時間;
C實際濃度--有機溶劑作業實際濃度。
依據GB 2890匯總的3號有機蒸氣過濾元件標準檢測條件見表G.1。
表G.1有機蒸氣過濾元件標準檢測條件和防毒時間
過濾元件類型 | 編號 | 顏色 | 標準濃度C0(mg/L) | 標準防毒時間T0(min) |
濾毒盒 | 3 | 褐色 | 5.0 | 45 |
小型濾毒罐 | 3 | 褐 | 9.7 | 80 |
3L | 褐+白道 | 9.7 | 70 | |
中型濾毒罐 | 3 | 褐 | 16.2 | 130 |
3L | 褐+白道 | 16.2 | 100 | |
大型濾毒罐 | 3 | 褐 | 32.5 | 150 |
3L | 褐+白道 | 32.5 | 120 | |
注:L為帶濾煙層的過濾元件,除可防有機氣體外,還可防毒煙、毒霧。 |
由于該濾毒罐符合GB 2890小型、中型濾毒罐條件,使用現場TWA濃度計算估算該有機蒸氣濾毒罐的防毒時間:
小型罐: 9.7×80/0.21/60=61.6h
中型罐: 16.2×130/0.21/60=167.1h
由于標準檢測條件中使用苯為試驗毒劑,濾毒罐對苯和二甲苯的吸附容量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條件下防毒時間不同),而對于許多揮發性比較強的物質,物理吸附的效果會下降,上述換算方法并不一定適用。其他影響估算結果的因素是實際工作條件的溫度和濕度與檢測條件不同,一般當相對濕度高于65%時,有機蒸氣的防毒時間會明顯縮短,對揮發性比較高的有機蒸氣尤其明顯。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呼吸量,GB 2890規定的檢測條件是30L/min,如果使用者勞動強度大,呼吸量也會增加,使防毒時間縮短。所以,如何對估算結果進行修正,建議向制造商咨詢。
參 考 文 獻
[1] GB/T2892《過濾式防毒面具濾毒罐性能試驗方法》
[2] GB/T 2891《過濾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試驗方法》
[3]《美國呼吸保護標準》 29 CFR 1910.134
[4] GB 11651《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
[5] GB 12624《勞動防護手套通用技術條件》
[6]《橡膠耐油手套》LD34.4
[7] GB/T 12641《勞動護膚劑通用技術條件》
[8]《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日本勞工部第36號規則,1972)
[9]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 3151,2000),Assessing the Need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 guide for small Business Employers
[10]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 3151-12R , 2003),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11] A Guide to Respiratory Protection. Published by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f the Department of Labour, 1999(ISBN 0-477-03625-2)
相關文章
-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
-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 GBZ/T 195-2007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個人職業...
-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
-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 GBZ 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
聯系我們
傳真:0393-6632256
郵箱:akjc6666@126.com
地址:濮陽市勝利西路195號院(原安監局院內)